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即将召开,中方:推动达成积极平衡的成果

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召开在即。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表示,在气候危机面前,没有国家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中国将与其他缔约方一道推动贝伦大会达成积极平衡的成果。

截至2024年底,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8%,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4.1亿千瓦。其中森林蓄积量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目标。

夏应显表示,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取得了显著成就,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电动汽车产销量、新型储能规模都居全球第一。中国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和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低成本的方案。

即将召开的贝伦大会恰逢联合国成立80周年,对当前气候变化多边进程至关重要,中方支持大会主席国巴西携手其他缔约方一道推动本次大会达成积极平衡的成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发出鲜明的政治信号,指明下一个十年的前进方向。夏应显指出,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在个别国家退群的干扰下面临逆风,希望大会旗帜鲜明地发出气候行动集体努力不可停滞,绿色低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国际合作不可或缺,多边主义不可动摇的积极的政治信号。为下一个十年的全球气候治理指明方向,创造条件。

二是坚守《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体系规则。应遵循《公约》和《巴黎协定》的目标、原则,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充分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历史责任、发展需求和国情能力方面的差异,希望发达国家落实义务,承担起落实气候变化应尽的义务。

三是平衡推进减缓、适应、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谈判成果。应推动全球适应目标、技术实施方案等取得实质性成果,在制定1.3万亿美元融资路线图时,首先应讨论发达国家实现3000亿美元目标的路线图以及到2025年适应资金翻倍的实施进展,确保发展中国家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获得基本保障。

四是促进国际合作,营造气候友好的国际环境。夏应显表示,未来十年气候行动的力度有赖于国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希望大会关注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高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成本的问题,为绿色低碳产品的自由流动创造良好的经贸环境,为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在气候危机面前,没有国家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中方将携手与各方一道,支持巴西主席国把贝伦大会开成一届遵循原则、讲求公平、倡导正义、稳妥务实、促进合作的缔约方大会。”夏应显说,希望各方坚守《巴黎协定》达成的初心,从全人类和子孙后代福祉出发,为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注入稳定性和前进动力,通过气候变化合作来一起推动构建清洁美丽世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