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龙纹卧池砚

608aae26704add0c8e31dadcdf29ed0e.jpg

贺兰龙纹卧池砚

中国的砚文化流传久远,博大精深,砚雕技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显得弥足珍贵。宁夏虽偏居西北,但制砚历史并不短,贺兰石砚历史悠久,雕刻工艺复杂,文化内涵深厚,深得名家喜爱。

贺兰砚雕刻工艺已有1500年的历史。早在秦代,贺兰砚与“蒙恬制笔”的“秦毫”同富盛名,留传至今。在宁夏,贺兰砚雕刻技艺已经生存发展了200多年,从清光褚年至今,宁夏贺兰砚雕刻史上产生和造就了一个传承百年、历经四代的制砚世家–“闫家砚”,制作出不少代表时代风格的好作品,为后人发展贺兰砚雕刻艺术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和经验。

【贺兰砚产于宁夏五宝之一的蓝宝】

贺兰石,它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宜,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石料。早在清乾隆45年编撰的《宁夏府志》地理山川部中就有记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贺兰石刻制的砚台具有发墨、存墨、护毫、耐用的优点,因为构成贺兰石的矿物非常微细,只有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且相互聚结又特别紧密。在这细腻基底上均匀散布着许多比较坚硬的石英粉和铁矿物微粒,它们恰似在贺兰石中嵌入了“硬质合金”,因此发墨迅速,不郁结,又耐用,带盖的贺兰砚如同密封器一般,素有“存墨过三天”之誉,一直是历来文人骚客最爱之瑰宝。自清朝乾隆年间被发现后,一直开采至今。

【贺兰砚制作方法】

从贺兰石刻成贺兰砚,要经过八道工艺,一方佳砚,艺人们雕刻因石制宜,往往要呕心沥血数月,以至年余。贺兰砚的图案千姿百态,龙凤螭蟾,山水花鸟,福禄寿喜,不下百余种。真正的贺兰砚有这样的特点:不吸水、易发墨、不损毫,加盖后砚内余墨可保持数天也不干、不臭。

贺兰砚发墨迅速,不郁结,又耐用,带盖的贺兰砚如同密封器一般,素有“存墨过三天”之誉。与天下第一的端石齐名。这一优点深受书法家、画家的喜爱。

此件贺兰砚采用清秀、细腻的浅浮雕技法,两只形象生动的龙浮卧于砚台之上,画面突出意境和情趣,这富有文化韵味的砚台,显然更富有欣赏价值。

在清末,流传着“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说明贺兰砚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制砚工艺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它已与天下第一的端石齐名了。一九六三年董必武副主席曾赞誉:色如端石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

贺兰砚雕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使用收藏价值,从古至今,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社会名人的赞赏。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对贺兰石砚及雕刻艺术的发展及其历史、艺术、使用、收藏价值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较高的赞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